当前位置:老域名如何做301-玉米号资讯探寻我国第一个自主建设的卫星发射中心
探寻我国第一个自主建设的卫星发射中心
2022-05-27

4月的晋西北高原乍暖还寒,一缕缕迟来的春风渐渐吹绿了已沉睡一冬的黄土地。

中国三大卫星发射中心之一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,就坐落在晋西北高原上毗邻吕梁山脉的岢岚县。作为我国自主建设的第一个卫星发射中心,这里创造了多个航天发射纪录。春天里,当第五个“中国航天日”如期而至,带着对这座现代化航天中心的敬仰之情,我开始了一场别有风味的探寻之旅。

岢岚是山与岭的世界,沟壑万千、土丘密布,即使是很小的一块平地,也已是上天眷顾的稀有资源。加之天寒少雨,自然气候十分恶劣,“风吹石头跑,地上不长草,九月飘雪花,五月柳发芽”,是对这里气候的生动描述。

恶劣的自然环境磨砺了意志,也提纯着精神。“天是罗帐地是床、安家山沟扎营房、三块石头架口锅、土豆白菜下干粮。”这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人人耳熟能详的顺口溜,描绘着第一代晋西北航天人战天斗地、建设航天发射场的场景。

50多年前,响应党中央号召,中心第一代创业者转战千里来到荒凉的晋西北高原。喝坑水、住窝棚、餐风雪、挑重担。他们从零开始,白手起家,在专业人才和各类资源紧缺的情况下,克服失陷性黄土施工、冻土施工、塔架建造等多项难题,创下我国航天发射场建设的多个第一,圆满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。

走在黄土地宽广的胸怀中,一段段古长城依稀可见,有北齐的、有宋代的,更多的已经说不出是什么年代。曾几何时,它们依山而建,因势而起,为身后的繁华与安逸筑起安全屏障,与戍边的勇士共同守候千载荒凉的边塞。那已被风沙消磨得异常光滑的砖块,依稀记录着金戈铁马,描绘着烽火硝烟。千年走来的城墙早已是断壁残垣,但在它们历经沧桑的脊背上,奉献担当、精忠报国的戍边精神从未走远。“将军分虎竹,战士卧龙沙。边月随弓影,胡霜拂剑花。”李白这首流传千古的《塞下曲》,将戍边将士的生活与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
1000多年前,从后汉皇帝刘知远在此建城开始,这里就成了边塞军人守土建功的舞台。漫天黄沙、刺骨寒风、皑皑白雪、千古荒凉。这里从不是安逸者的乐园。那冷寂的寒光铁衣中,除了沙场点兵的豪迈,更多的是寂寞中的坚守。一代代军人远离都市繁华,放弃天伦之乐,将青春乃至生命留在了这片苦寒之地。

记得我刚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的时候,翻开中心的花名册,学士、硕士、博士,一个个映入眼帘。在他们毕业的院校中,清华大学、中国科技大学、复旦大学等名校赫然在列。他们为什么放弃优越的都市生活条件,在这里一干就是十几年、几十年?面对这样的疑问,老高工邵发声说,航天人早已将人生的轨迹与情感融入到使命报国之中;在他们眼里,这不仅是一份事业,更是一种信仰,一种爱党报国、追梦九天的信仰。

不知不觉,我已走进了芦芽山中。马蹄声响和溪水潺潺的流动音律,合奏出一曲大自然的天籁之音。高耸入云的松柏,在经年不化的积雪点缀下,也更显威武。“水作琴中听,山疑画里看”的诗句不由在我脑中浮现。那挺拔千年的山脊,托着柔弱却不乏坚定的溪水缓缓而去。溪水润物无声、潺潺流淌,像极了一代代接力奋斗的航天人内心真诚质朴的情感。不是吗?“献了青春献终身、献了终身献子孙”,在晋西北这片土地上,航天人奉献的岂止是青春。在陵园内,张宏奇、盛金荣……一座座青冢留下无尽的思念,更见证着精神的传递和使命的延续。“对党忠诚、为国争光,艰苦奋斗、无私奉献,志存高远、创新超越。”晋西北航天人的铮铮誓言,代代相传。

岢岚是边塞的岢岚,没有江南之秀美,沿海之绮丽,有的是千年不移的坚守和万载不朽的忠诚;航天是艰难的跋涉,没有一路坦途和风花雪月,有的是勇攀高峰,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。若为个人利,何必披征衣。纵横万方的黄土地,铭记着戍边人艰苦卓绝的奉献,穿越千年的古长城传承着航天人无悔的报国誓言。

我想,“中国航天日”不仅是纪念航天成就的日子,更是航天精神光芒洒向更多人的契机。站在穿越千古的烽火台前,看着远方巍峨的发射塔架,感受着这条通天之途,我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