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军曾在一次闭门会上“闭眼吹”过Costco:
“我在金山当高管去美国出差,一下飞机张宏江博士就租了辆车直奔Costco。完了回来吹了半天,经他一煽乎,除了我所有9个高管都去了。结果晚上回来大家说东西太好了,我就问怎么个好。其实就一件事,便宜。所有的东西都比国内便宜,只有十分之一,一堆东西在北京得人民币9000多,Costco只要900块钱。”
“所以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去Costco了,站了15分钟我说我懂了,正好跟我想的东西一模一样!”
昨天,雷军顶礼膜拜的Costco终于来到了上海。
早在几天前,铁马的朋友老王就在会员卡优惠的时候199办了会员。
早上还欢迎老王的光临,紧接着变成了建议老王错峰:
然后就疯狂发短信告诉老王不要前往,因为人太多停业了。
最后到了晚上轰炸老王,明天限2000人,意思是你要是没钱也没闲的话就不要来了:
1. / 去Costco的人到底是什么人? /
今天有一笔账算火了,楼主说昨天发动全家人去Costco抢了12瓶茅台,不仅油钱啥的全抵掉了,反而还赚了12000元:
且不论这是真假,但我们可以认真分析一下,去Costco消费的到底是什么人,因为这里有你没注意到的几个细节。
首先来看看Costco上海第一家店开在哪里。
别被他闵行区的名头骗了,Costco所在地联友路朱建路往西走走就出上海到昆山了,再往北走走就到太仓了。从昆山花桥镇到Costco的距离和徐家汇过来差不多,而且要比浦东过来近很多。
当年上海交大闵行校区因为太荒凉被称为“闵大荒”,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,Costco所在地基本也是“闵大荒”。
虽然这个地方属于虹桥大片区之内,但是它不通地铁,只有为数不多的几趟公交,要想方便点去的话只能开车,所以Costco闵行店设了1200个车位。
另外,在拍的视频中,我们可以看到到店的大多都是50岁左右的女性朋友,她们被统称为“大妈”。
但是能去Costco抢货的大妈有几个必备条件:1.会开车2.会办会员3.有钱4.有空。
2019年上海市常住人口有2420万,男女对半分,我们算女性有50%,那就是1200万人。
根据人口年龄结构的伞状图显示,45-55周岁的女性占8%-10%左右,还剩下100万。
由于这个年龄段女性开车的普及程度不太高,咨询了相关人士在5%左右,那就只剩下5万大妈了,另外还要昨天有空、消息灵通、会申请会员卡、有钱抢购。
对了还要家里房子够大,不然Costco的大件商品抢回去没地方放(家里至少得80平米吧)。毕竟实在难以想象50、60平米的小两房的小冰箱里怎么堆那么多的牛排、三文鱼、龙虾钳子、大螃蟹腿、扇贝。
就这样东算算西算算,我认为上海能满足上述条件的精英大妈们这几天应该都在Costco了,强烈建议找对象难的男性同胞们前往,虽然对象搞不定,但你可以先乐于助人,帮大妈搬搬东西的搞定丈母娘。
2. / 为什么大妈不在家门口的超市买东西了,
要去Costco? /
辗转间,我联系上了一位朋友的母亲,我们就叫她李大妈吧。
李大妈昨天早上8点就驱车从浦东唐镇出发,沿着外环高架从上海的最东边开进了上海的最西边,杀进了Costco,但是因为排队太久了,放弃了结账。
虽然李大妈的女儿李小妹是陆家嘴VC机构的员工,公司还投过几个新零售项目,但李小妹认为自己对新零售的看法远不如李大妈透彻。
李小妹问母亲从哪知道的Costco进驻上海的,李大妈说是从公众号看的,甚至李大妈还抢到的是最便宜的199块钱的优惠会员卡。
所以李大妈认为李小妹她们的新零售面向的人群就是错的,最有购买力、能爆发购买力的还是45-65岁的中年妇女,这个年龄段的女性普遍有一定的经济积累,关键是还有时间逛着买。
李大妈又教育李小妹说,你们新零售行业没有了解零售的真谛,多快好省,最重要的就是后面的“省”字。
虽说盒马上海第一家店开业的时候李大妈就去捧过场,但是李大妈就去了盒马一次,回来以后就摇了摇头:“啧啧,太贵了太贵了。”
李大妈曾经打开盒马超盒算的页面给李小妹说,你看他打折的价格才和超市和菜市场的差不多,这一点也不省啊。
前不久盒马在上海第一家店关门,李大妈又对李小妹说,什么新零售旧零售,你只要是零售,卖得太贵就不是好零售。
对于昨天Costco商品的售价,食品类很多人表示有的便宜有的还贵一点,但是也没有打折打到“骨折”,可能最便宜的就是1499元的茅台了吧。
但是在日用百货类,在Costco上显示降价的新秀丽旅行箱:
别以为两个216,其实是两个直降216,售价999,我对比了一下某宝,虽然没有同款,但价格升序搜一搜确实便宜不少:
所以大妈们杀向Costco还是可以理解的,毕竟有些东西确实是白菜价,多快好省占了省啊。
另外,Costco的财报显示,它的主要盈利来自于会员费收入,普通会员60美金/年,高级会员120美金/年外加2%消费返现,上限1000美金。
用最新一期财报来说吧,2019财年第三财季,Costco销售收入为339.6亿美元,占比总收入的97.8%。另一方面是会员制收入,2019财年第三财季会员收入为7.76亿美元,占比总收入的2.2%。
但虽然会员制收入并不高,但却是盈利的主要来源,Costco商品的销售收入主要用来覆盖经营成本。
看见了吧,Costco在国外根本没想着用商品挣钱,挣得都是会员费。
3. / 新零售是不是把东西
卖贵一点的伪命题? /
如今,Costco是许多新零售们竞相研究的一个样本,但我就有点奇怪了,Costco都开了很多年了,按道理来说应该是“旧零售”,为什么新零售研究了旧零售这么久,但最后还是折戟,反倒让旧零售抢了风头呢?
我们先看一下零售的本质,在任何时代,商业的本质都是需求和商品的交易,媒介是货币。
当然了,新零售也是这个本质,只不过中间实现的途径不一样,所以新旧零售的主要区别就是看你的实现途径路数对不对。
举个已经倒下的新零售的例子,曾经有个生鲜新零售的品牌叫许鲜,专门卖水果的,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。
许鲜的本质是一家社区水果店,当时它进驻北京、上海各个小区里时,就有人问过,既然已经离客户那么近了,干嘛还要让客户去网上下单,线下取货?
曾经我所住小区里有个蔬果小超市,旁边开了个许鲜,蔬果超市开了5、6年,许鲜进驻后,蔬果超市的营业额有了一定的下滑,因为许鲜补贴高、便宜,经常10块钱出头就能买两个火龙果两个苹果两个梨还有几根香蕉。
不过好景不长,许鲜补贴撤销后只撑了不到一年就关了,去年新零售无人货架大火,我采访了小区门口这个开了二十多年小超市的蔬果老板,他说:
“什么新零售旧零售啊,把店都开到小区门口了就不要那么麻烦,直接一对一,面对面的服务和沟通,做好服务,客户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,打好交道就行了。”
谁离客户近,谁就更有机会赢得客户啊,你看看这些新零售的小卖部,里面除了收银员以外,打扫卫生的、理货的我看一个都没少嘛,没有收银员还容易丢东西。关键是,东西卖的要比我贵个一两块啊!
到了今年,朋友说以前住的小区门口的新零售小店都关了,看来蔬果小超市的大爷又“熬死”了一批新零售。
所以我想问,标榜着“五新”的新零售是不是价格更高一点的伪命题呢?
4. / 结语 /
当然了,昨天去Costco抢购的人可能很多还是图个新鲜,Costco来中国大陆会不会水土不服还是要静待观察,毕竟很多个空荡荡的麦德龙就是前车之鉴。
所以我们来给Costco出个可持续发展的主意吧,既然现在这么热,不如为其他行业引引流。
真心建议各种新能源车和房企赶紧和Costco谈合作,电车跑不太远,但是开到城市的周边去个Costco还是绰绰有余的,车也大后备箱还能装,另外除了北京以外全国各地的新能源车牌也都好上,关键是趁着现在补贴还没退坡买车也便宜。
房企也是同样的道理,毕竟一个Costco那就算是最大的配套了,开发商再招点餐饮,开几条公交,直接就能形成一个Costco商圈。
毕竟许多人去Costco只买买一点点东西会被鄙视。
不敢买太多的第一个原因是因为:没有车!
第二个原因是:房子太小了没地方放!
我可真是个营销鬼才。
你经常买到高价低配的手机?其实多看看 无忧岛资讯 的百家号,就不会被别人给骗了~